@KTzone » 消閒 - 電影討論 » 《哈比人:荒谷魔龍》(The Hobbit:The Desolation of Smaug) 彼得積遜炒冷飯聖手


2013-12-16 17:56 sinta
《哈比人:荒谷魔龍》(The Hobbit:The Desolation of Smaug) 彼得積遜炒冷飯聖手

我一向沒有口德,彼得積遜(Peter Jackson)結果還是托爾金還魂,證明他本身其實冇料到。唯一佩服的是《魔戒》三集小說厚過電話簿,拍三部曲綽綽有餘,《哈比人》只是托爾金的小創作,彼得積遜也可以玩三集,這便不容易。玩法只有一個:屢遇險境。
故事本身和電影的氣勢跟《魔戒》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玩不斷歷險的戰鬥動作場面,彼得積遜得靠現代科技所助,電影已經拍到電腦遊戲的水準。沒錯,如今的電影已經不是電影,而是跟電腦遊戲同樣的媒體,那些佈景和打鬥場面,已經脫離了一般狹義的電影意義,而成為虛擬世界感官遊戲。

火龍玩得過份
這種屢遇險境的程式已經是電腦遊戲的習慣了的,無論鬥火龍,鬥半人獸,或者各類奇怪動物,今天看來完全是手到拿來,一點新鮮感也沒有。彼得積遜炒冷飯是聖手,只是到底是冷飯,沒鮮味外還吃得有點厭。最尷尬的是影片的中心故事是這些矮人復國。復國這種意識在今天非常敏感,而且這些矮人又像少數民族。
彼得積遜的方法仍然沿用《魔戒》的程式:將一個小國的復國,說成是關於整個世界的生存或毀滅有關,黑暗勢力像本片的畫面一般掩蓋了光明。我看的版本據說已經是3D全景甚麼的最佳版本,看兩個半小時的黑暗畫面,實在是對我這個老人家的虐待。最後半小時我已經頭痛欲裂。
不這樣片長兩小時半便不是大片,更不是《魔戒》類的大製作三部曲,將來販賣影碟時會不好推廣,反正炒冷飯就冷飯到底,連意識上都一樣,便是一味大,那些不成比例的佈景,廣大的森林,還有那條巨大的火龍,再配上絕無冷場,拼命地向前走的劇情,使觀眾不覺得有絲毫的沉悶感。實際上,最後一段火龍的場面玩得太過份了,已經失去影片的節奏,最後還以較差的方法來完結這個第二集,準備叫觀眾期望第三集的到來。
托爾金當年寫這本小說的黑暗世界實際便是納粹的明示,也當然涉及到人的貪念和醜與惡之間的碰撞。我今天換一個奇怪的角度去看,那些所謂黑暗勢力如果代表了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世界,而矮人的復國就像巴勒斯坦般少數民族,同樣可以說得通,反正這個故事根本就空洞無聊,由各種動作場面,一條直線地堆砌出來,你怎樣詮釋也無所謂。影片販賣的是全感官刺激動作場面。

魔戒氣勢盡失
對於喜歡《魔戒》(小說我很喜歡,電影版說坦白的實在沒感覺)的粉絲,這個《哈比人》系列實在有夠反高潮,整隻魔戒在電影內變成隱身魔法道具,完全沒有那陣子的氣勢。至於原著和電影最初關於魔戒的原罪意味,彼得積遜搵錢至上,當然完全忘掉了。
世界的確有黑暗的一面,但所謂光明的一面又有人性醜惡的東西,例如那個獨裁鎮長,與及暗示全力追求復國的所謂領袖,連魔戒也不用戴上,便已經存在為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境界。我想下集他受箭傷的兄弟會異軍突起的了。
復國這種民族主義之心從來都是帶着黑暗的,但整個世界本來便存在黑暗和光明的對決,這部《哈比人:荒谷魔龍》正好讓這個單純的二分法更單純,化為根本不用思考的對決,反倒更有娛樂性。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31213/large/13ee7p3.jpg[/img]


來源:蘋果日報網站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