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清宮大內侍衛的終極秘辛 原來嚴苛的篩選條件竟是...


2015-8-7 17:29 LiLily_Li
清宮大內侍衛的終極秘辛 原來嚴苛的篩選條件竟是...

[img]http://i1.funpeer.com/jmBn66nZNq8b.jpg[/img]
每支軍隊,都有它不為人知的隱祕歷史。作為清軍中最為精銳也最為神祕的一支——扈衛皇帝的大內侍衛,就更是如此。這支萬中選一的軍隊,有著怎樣嚴密苛刻的篩選條件?其成員又能享受怎樣的優待、特權?成為大內侍衛,只是負責安保工作嗎?




[img]http://i1.funpeer.com/Gh6G6twyw6jI.jpg[/img]

大內侍衛是清朝皇帝最為近衛的部隊,當然也是是清軍的精英。但不是說只要孔武有力、武藝高強,就有資格擔任侍衛。侍衛作為離皇帝最近的男人,不僅要強,更要忠。滿清統治者最初是怎樣建立起這支忠心不二的近衛部隊呢?

這事要追述到努爾哈赤時代,當時他只是建州女真的一個酋長。努爾哈赤累積了很多家丁、奴僕,在創業初期,戰事連連,這些自家人就在戰爭中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他們也就形成了後來的侍衛,滿語稱作Hiya,漢譯作蝦。

[img]http://i1.funpeer.com/33mNLVj4K5mO.jpg[/img]

這群隨努爾哈赤出生入死的「蝦」,到皇太極的時期,開始形成較為完整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後組成了專管大內侍衛的機構——侍衛處,這個機構的領導為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六人)、內大臣(從一品,六人)、散秩大臣(從二品,不定額)。

追隨汗王的蝦,能夠確保赤膽忠心;可隨著局勢的穩定、侍衛隊伍的擴大,皇帝怎麼保證他們效忠自己呢?還得是從最親信的人裡面選拔。滿清實行八旗制度,不過這八旗並不都直屬皇帝。順治初期,皇帝手裡只有正黃、鑲黃兩旗;攝政王多爾袞死後,順治帝才把他手中的正白旗收入麾下。皇帝擁有的這三旗,稱為上三旗。大內侍衛的主力,就是來自這上三旗。雍正以後,皇帝逐漸掌握了全部八旗,並建立蒙、漢八旗,侍衛的選拔範圍才有所擴大。但最接近皇帝的侍衛親軍,仍然全部選自上三旗,叫親軍真是名副其實。


[img]http://i1.funpeer.com/3O3U33UQSV4u.jpg[/img]

大內侍衛只有皇帝親信的人才有資格擔任,而反過來說,這些人對於當侍衛,也是爭先恐後。當兵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嗎?表面上看,侍衛只是軍人而已。但實際上,大內侍衛的地位比一般軍人高得可不是一點點。

侍衛處的領導,都是一二品大員;一至四等侍衛戰士,也是三到六品的高官!不僅如此,大內侍衛有些特殊的恩寵,是其他人都無法享受到的。

[img]http://i1.funpeer.com/bUzx45yex2MQ.jpg[/img]

大家知道,清朝時候誰如果有件黃馬褂,便是不得了;要是帽子後面能帶上花翎,更是無比的榮耀。不過您可能不知道,清朝初期,花翎和黃馬褂,是宮中侍衛專用的,其他人縱如親王貝勒般尊貴,也不能獲得。直至乾隆時期,很多人以兼任侍衛內大臣的手段攫取這一殊榮,之後花翎和黃馬褂的授予才逐漸泛化。

[img]http://i1.funpeer.com/wb77aS8NZBrV.jpg[/img]

大內侍衛既是皇帝最為信任的心腹,皇帝自然有些不便公開,或者不放心旁人做的工作要交給他們,其中一件便是……當特務!
明朝有東廠、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它們沒有延續到清代。清朝皇帝集權意識極強,天下事無所不總,怎麼會沒有耳目到各部門各地方監視呢?其實,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大內侍衛身上。大內侍衛通常以這樣威武光輝的形象示人,但同時他們也擔任著祕密特務的地下工作。

[img]http://i1.funpeer.com/843c3w83WG88.jpg[/img]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