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興趣 - 籃球 » NBA國際後衛為何漸漸式微?ESPN專家點出三項重要原因


2015-9-11 12:31 albert_L
NBA國際後衛為何漸漸式微?ESPN專家點出三項重要原因

ESPN資深專家Kevin Pelton分析了國際後衛在NBA賽場上式微的現象。除了馬刺的Manu Ginobili和Tony Parker之外,從來沒有不在美國出生和讀大學的後衛入選全明星。上賽季,NBA本土球員的總出場時間整體呈上升趨勢,國際球員的出場時間所佔比雖然超過20%,但中鋒佔了絕大多數。國際中鋒的總出場時間超過30000分鐘,其次為大前鋒,在15000分鐘左右。控衛總出場時間還不到10000分鐘,得分後衛就更少,不到5000分鐘。也就是說在所有國際球員的出場時間中,中鋒一個位置就佔到40%左右,兩個後衛位置加起來佔26%。Pelton總結了三個可能造成此現象的原因:首先,在NBA立足要具備能應付高強度對抗的身材而不是完善的技巧。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在籃球並不風靡的國家,出產的NBA球員都是大個。有身材優勢的大個可以較晚學習籃球,因為7尺長人本來就不多且難選。因此來自非洲的28位球員中只有一位身材未達6尺8寸。

[img]http://i1.funpeer.com/06sC1VVuRscp.jpg[/img]

第二個原因就是足球在其他國家的風靡。歐洲籃球雖然不弱,但足球才是第一運動。很多運動員的身材在足球場上的優勢換到籃球場上就頓時變成劣勢,更高個的球員可能一開始踢足球(大夢和Gortat都是如此),但因身材太高,只能轉而打籃球。

[img]http://i1.funpeer.com/Pz00zI3ZqAzy.jpg[/img]

而一些6尺到6尺4寸的運動員就選擇了足球中場而不是籃球控衛。歐洲運動的傳統本就看重技術而不是天賦,最好的球員被足球搶佔,這也是籃球天賦稀缺的原因之一。第三個原因則是國際後衛適應NBA的難度更大。Pelton詢問了一些球隊的員工,他們給出的最常見的答案就是適應程度問題。由於身材天賦與美國球員的差距更大,因此適應NBA對抗和環境難度也更高。一位管理層人士表示:“後衛大多是以體系為先的,那種接球即投的後衛就能在灰熊和馬刺那種體系裡發光。”發展聯盟資深教練表示:“歐洲後衛的技術都是十分成熟的,他們非常善於閱讀比賽,精通擋拆。若是說打NBA的最大障礙,那就是身體天賦不足。”這也是為什麼身體天賦出色的Parker和Ginobili能在馬刺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而馬刺的體系也確實有利於國際後衛的發揮,比如Mills、Belinelli這樣的球員。

[img]http://i1.funpeer.com/99Fv7MpvDODS.jpg[/img]

分析過去十年的選秀會發現,有47.6%的國際中鋒是通過非選秀渠道進入NBA的,包括Mozgov和Oberto。但國際後衛卻難有自由球員簽約,10年中只出現5人,選秀則有29人。球隊也不願給國際後衛高薪,而中鋒往往能拿到百萬年薪。近來活躍在NBA的後衛也大多是年紀較大,比如“最老新秀”Prigioni。湖人剛簽下的巴西後衛Huertas也都已經32歲。未來球隊薪資空間會得到提升,管理層更願意賭博簽約,這也可能有利於更多國際後衛登陸NBA,但他們想擺脫角色球員的位置而成為明星還是相當困難的。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