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興趣 - 運動綜合討論 » 冰絲帶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館


2020-12-14 18:19 moyaodf
冰絲帶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館

冰絲帶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館
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塊巨大的水泥地面的平整度落差最大處不超過5毫米。
按照“冰絲帶”未來發展圖景,國家速滑館將最終呈現在百姓面前的是一座“智慧的館”。如何做到智慧,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加持。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支持下,國家速滑館引入了“BIM運維繫統”和“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擁有了“智慧大腦”的速滑館,未來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進入場館後,可以通過手機提供定位導航服務,匹配出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此外,機器人問路、無人售賣車以及虛擬冰雪運動等多種新科技成果都將以更成熟、完善的形式呈現,為觀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觀賽體驗。

  “目前,國家速滑館也在積極探索疫情之下辦賽新模​​式,比如進一步增強智慧售賣水平,提供更全面的機器人指引服務、語言服務甚至是機器人頒獎等,這樣觀眾既能體驗到一場充滿科技感的奧運會,同時做到盡可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武曉南說,“以自動售賣為例,根據現在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原有建築結構、電力配置等,這些也是運行團隊進駐後需要和業主方溝通調整的地方,這也凸顯出場館運行團隊進駐的另一個優勢。”

  此外,考慮到賽后場館利用,滿足群眾參與不同冰上運動的需求,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的冰面採用分區製冷方式,做到對每一塊冰面實現單獨控溫,使整個場館實現“同時運行、不同使用”。同時,國家速滑館將通過對氣流組織進行精心排布,讓觀眾席和冰面的溫度、濕度分區,使觀眾可以在舒適環境中享受比賽。

2021-2-4 17:21 起梨花月
冰絲帶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館
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塊巨大的水泥地面的平整度落差最大處不超過5毫米。
按照“冰絲帶”未來發展圖景,國家速滑館將最終呈現在百姓面前的是一座“智慧的館”。如何做到智慧,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加持。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支持下,國家速滑館引入了“BIM運維繫統”和“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擁有了“智慧大腦”的速滑館,未來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進入場館後,可以通過手機提供定位導航服務,匹配出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此外,機器人問路、無人售賣車以及虛擬冰雪運動等多種新科技成果都將以更成熟、完善的形式呈現,為觀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觀賽體驗。

  “目前,國家速滑館也在積極探索疫情之下辦賽新模​​式,比如進一步增強智慧售賣水平,提供更全面的機器人指引服務、語言服務甚至是機器人頒獎等,這樣觀眾既能體驗到一場充滿科技感的奧運會,同時做到盡可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武曉南說,“以自動售賣為例,根據現在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原有建築結構、電力配置等,這些也是運行團隊進駐後需要和業主方溝通調整的地方,這也凸顯出場館運行團隊進駐的另一個優勢。”

  此外,考慮到賽后場館利用,滿足群眾參與不同冰上運動的需求,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的冰面採用分區製冷方式,做到對每一塊冰面實現單獨控溫,使整個場館實現“同時運行、不同使用”。同時,國家速滑館將通過對氣流組織進行精心排布,讓觀眾席和冰面的溫度、濕度分區,使觀眾可以在舒適環境中享受比賽。

2021-4-22 18:36 起梨花月
冰絲帶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館
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塊巨大的水泥地面的平整度落差最大處不超過5毫米。
按照“冰絲帶”未來發展圖景,國家速滑館將最終呈現在百姓面前的是一座“智慧的館”。如何做到智慧,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加持。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支持下,國家速滑館引入了“BIM運維繫統”和“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擁有了“智慧大腦”的速滑館,未來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進入場館後,可以通過手機提供定位導航服務,匹配出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此外,機器人問路、無人售賣車以及虛擬冰雪運動等多種新科技成果都將以更成熟、完善的形式呈現,為觀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觀賽體驗。
  “目前,國家速滑館也在積極探索疫情之下辦賽新模​​式,比如進一步增強智慧售賣水平,提供更全面的機器人指引服務、語言服務甚至是機器人頒獎等,這樣觀眾既能體驗到一場充滿科技感的奧運會,同時做到盡可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武曉南說,“以自動售賣為例,根據現在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原有建築結構、電力配置等,這些也是運行團隊進駐後需要和業主方溝通調整的地方,這也凸顯出場館運行團隊進駐的另一個優勢。”
  此外,考慮到賽后場館利用,滿足群眾參與不同冰上運動的需求,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的冰面採用分區製冷方式,做到對每一塊冰面實現單獨控溫,使整個場館實現“同時運行、不同使用”。同時,國家速滑館將通過對氣流組織進行精心排布,讓觀眾席和冰面的溫度、濕度分區,使觀眾可以在舒適環境中享受比賽。

2021-4-23 17:36 moyaodf
冰絲帶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館

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塊巨大的水泥地面的平整度落差最大處不超過5毫米。
按照“冰絲帶”未來發展圖景,國家速滑館將最終呈現在百姓面前的是一座“智慧的館”。如何做到智慧,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加持。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支持下,國家速滑館引入了“BIM運維繫統”和“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擁有了“智慧大腦”的速滑館,未來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進入場館後,可以通過手機提供定位導航服務,匹配出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此外,機器人問路、無人售賣車以及虛擬冰雪運動等多種新科技成果都將以更成熟、完善的形式呈現,為觀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觀賽體驗。
  “目前,國家速滑館也在積極探索疫情之下辦賽新模​​式,比如進一步增強智慧售賣水平,提供更全面的機器人指引服務、語言服務甚至是機器人頒獎等,這樣觀眾既能體驗到一場充滿科技感的奧運會,同時做到盡可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武曉南說,“以自動售賣為例,根據現在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原有建築結構、電力配置等,這些也是運行團隊進駐後需要和業主方溝通調整的地方,這也凸顯出場館運行團隊進駐的另一個優勢。”
  此外,考慮到賽后場館利用,滿足群眾參與不同冰上運動的需求,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的冰面採用分區製冷方式,做到對每一塊冰面實現單獨控溫,使整個場館實現“同時運行、不同使用”。同時,國家速滑館將通過對氣流組織進行精心排布,讓觀眾席和冰面的溫度、濕度分區,使觀眾可以在舒適環境中享受比賽。

2021-4-23 17:37 moyaodf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讀懂中國的一個窗口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投票決定,將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交給北京。從此,北京、河北正式進入籌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冬奧時間”。

5年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同步推進,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所有競賽場館全部完工,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賽事組織和服務保障工作穩步推進,宣傳推廣和文化活動有聲有色,國際交流合作深入開展,可持續和遺產工作成效顯著,冬奧備戰紮實有序,冰雪運動快速普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建設者、管理者和運動員、教練員克服各種困難特別是疫情的影響,保持了工作不斷、力度不減,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推進。
京張高鐵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範例,從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到自主創新,如今已經領跑世界,充分證明舉國體制的顯著優勢。不管別人怎麼攻擊和詆毀我們的舉國體制,我們一定要牢牢堅持,認真總結經驗,繼續加以完善,爭取在“十四五”有更大發展。

在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為大家訓練表演的一位運動員來自河南武校,轉行還不到兩年時間。習近平總書記詼諧地對大家說,你們選人也很講究,武術運動員練的正好也是飛簷走壁啊!教練員告訴總書記,在冰雪健兒中,“跨界跨項”的運動員不少。總書記指出,正是因為我們有舉國體制,各方面統籌調度、優化選配,才能在短時間內為冰雪隊伍注入許多新鮮血液,緩解了人才短缺困境。

國運興,體育興。百年前愛國主義教育家張伯苓的“奧運三問”,振聾發聵:“奧運舉辦之日,就是我中華騰飛之時!”百年滄桑,習近平總書記感慨系之: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我國“十四五”初期舉辦的重大標誌性活動。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之後,北京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雙奧城市”。

“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我們敢去想,而且想了就能去做,做了就能做成。”

“能做成”,這也是世界對中國的印象。

2021-4-23 17:37 moyaodf
自主創新,體育強國之路

建設體育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申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時,就對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我們申辦冬奧會的最大目的,就是在3億人中推廣普及冰雪運動,推動中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

在首都體育館,習近平總書記對迴廊裡展示的冰雪運動服裝和器械很感興趣,詳細詢問這些服裝和器械的用途、廠家、產地。工作人員向總書記一一作介紹,高興地向總書記匯報說,現在我國冰雪運動的服裝​​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而且很多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總書記聽了頻頻點頭,勉勵他們加強自主研發,盡快生產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冰雪運動器械。

在同國家花樣滑冰隊和短道速滑隊運動員、教練員代表交流時,總書記明確提出,提高現代競技體育水平,既要靠氣力,也要靠技力。運動員要有為國爭光、敢創佳績的志氣,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加強技術創新,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理念和技術,不斷提高訓練和比賽水平。

在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冰雪產業是一個大產業,也是一個朝陽產業,這裡面不光是體育運動問題,也包括體育器械的研發和製造問題,是我國製造業的一個組成部分。要加強自主創新,推動我國體育器械製造業加快發展。

2021-4-23 17:38 moyaodf
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運行團隊組建完成

未來一年是北京冬奧籌辦全力衝刺、全面就緒、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籌辦工作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全力做好各項籌辦工作。目前,競賽場館的場館運行團隊已全部組建。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分解成了104項重點任務,3000餘項具體任務,目前籌辦工作順利實施。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北京冬奧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共12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非競賽場館建設穩步推進,三個賽區冬奧村基本完工,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水務、電力、氣象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

賽事組織和賽會服務保障也有序展開。張建東介紹,各競賽場館的場館運行團隊已經全部組建,初步確定單元競賽日程,積極做好測試活動準備。賽會服務機制也在建立健全,目前共確定定點醫療衛生機構41家,簽約酒店103家,各層級贊助企業達到38家,賽會誌願者報名突破100萬人。“北京冬奧會獎牌和火炬設計方案已經確定,同時不斷深化開閉幕式創意方案。”

2021-4-23 17:38 moyaodf
逐項調度檢查近期冬奧籌辦重點工作

張家口賽區測試活動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制定了周密的疫情防控方案,冬奧項目驗收和手續辦理、工程質量和安全“回頭看”全面展開,通信保障能力得到加強。許勤強調,張家口市和省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冬奧籌辦的重要指示,瞄準“精彩、非凡、卓越”的目標,堅持“四個辦奧”理念,持續加力,從嚴從實抓好各項籌辦工作,為測試活動圓滿舉辦奠定堅實基礎。要配強工作專班,盯辦重點事項,建立任務台賬,每天檢查進度,查漏補缺,完善提升。要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優化測試活動全過程閉環管理流程,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做好核酸檢測的人力、技術準備。要對冬奧項目審批手續和竣工驗收工作加大檢查督導力度,確保項目安全質量萬無一失。要從旅客角度出發,進一步完善高鐵站交通接駁方案和配套設施,最大限度提供出行便利。要深化環境清理整治,對賽場周邊、交通幹線、太子城、崇禮縣城等重點區域,清理規范建築工地,科學治理垃圾、污水,完善道路交通標識。要持續開展“測試、補網、優網”,加大網絡測試頻度,優化通信基站覆蓋,持續提升通信保障能力。要統籌做好應對極端天氣、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等工作,以精益求精、又嚴又實的作風狠抓工作落實,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崗位,嚴格按時間節點完成各項任務,確保高質量舉辦測試活動。

2021-4-23 17:39 moyaodf
細化應對措施全力克服困難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籌辦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帶來一系列影響,要細化應對措施,全力克服困難,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各項籌辦工作。要科學合理安排工期進度,確保所有競賽場館年內完工、達到測試賽要求,同步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要精心籌備好測試賽,確保賽事安全,對籌辦工作進行全面實戰檢驗。要紮實做好場館運行工作,為賽事順利舉辦提供有力支撐。要全面推進賽會服務保障,制定專門的冬奧會公共衛生、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以“零容忍”的態度做好反興奮劑工作。要開展好宣傳推廣和文化活動,大力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播北京冬奧會理念。要狠抓冬奧備戰,提高競技水平,繼續推動大眾冰雪運動普及發展。

韓正表示,有關地方和部門單位要強化責任擔當,共同把各項籌辦工作任務落實好、完成好。要按照廉潔辦奧要求,加強過程監督,勤儉節約、杜絕腐敗,確保籌辦工作純潔乾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24屆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孫春蘭、蔡奇出席會議並講話。第24屆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2021-4-23 17:39 moyaodf
“冬奧會”“冰雪”成為提案的高頻詞讓冬奧會為冰雪運動賦能

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籌辦已經進入關鍵時期。1月21日,在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冬奧會”“冰雪”成為“熱詞”。委員們帶來了冰雪產業、賽區發展、冰雪運動人才培養等提案,建議通過舉辦冬奧會,為本市冰雪運動、冰雪產業賦能。

  柳千訓委員:冰雪產業發展應“規劃先行”

  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的深入,冰雪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來自體育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延慶場館群運行副秘書長柳千訓格外關注冰雪產業發展。

  “近年來,本市冰雪運動利好政策頻出,上冰上雪人數逐年增加,冰雪文化氛圍日益濃厚。冰雪產業發展前景向好,但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在柳千訓看來,這些制約因素集中體現在產業發展規劃缺失、區域協作機制不完善、基礎設施發展不均衡等方面。如何補齊短板,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呢?柳千訓建議,冰雪產業發展應“規劃先行”,多部門聯合科學制定冰雪產業發展規劃,對冰雪產業的人才發展、功能定位、業態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進行系統綜合規劃,引導冰雪產業健康、科學、有序發展。同時,加強區域合作,建立京張冰雪產業發展聯席會制度,推動京張兩地冰雪產業規劃同籌、資源同享、產業同布、旅遊同線、交通同網、信息同享、市場同體、環境同治的“八同”產業一體化行動工程,打造冰雪產業先行示範帶。

2021-4-23 17:40 moyaodf
花樣滑冰: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

花樣滑冰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後在德國、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迅速開展。

  1772年,英國皇家砲兵中尉羅伯特·瓊斯(Robert Jones)撰寫的《論滑冰》(A Treatise on Skating)在倫敦出版,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花樣滑冰的著作。當時舉行的花樣滑冰比賽是所謂的“英式風格”,古板又正式,和現代花樣滑冰相去甚遠。

  1863年,被譽為“現代花滑之父”的美國人傑克遜·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將滑冰運動與舞蹈藝術融為一體,在歐洲巡迴表演,豐富了花樣滑冰的內容和形式。1868年,美國的丹尼爾·梅伊(Daniel Mey)和喬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了雙人滑。

  1872年,奧地利首次舉辦了花樣滑冰比賽。1896年,首次世界男子單人花樣滑冰錦標賽在俄國彼得堡舉行。

  1906年,首次世界女子單人花樣滑冰錦標賽在瑞士達沃斯舉行;

  1924年被列為首屆冬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包括男女單人滑(1924年列入)、雙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四個比賽項目。

  1952年,首次世界冰上舞蹈錦標賽在法國巴黎舉行。花樣滑冰的冰場長56∼61米,寬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於3∼5厘米。

  花樣滑冰在中國的發展

  滑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宋史》已有關於“冰嬉”的記載。元朝以後,冰嬉更為盛行。明代《帝京歲時紀勝》中有“冰床、冰擦”的記載,都是指在冰凍的江河湖泊上作滑冰遊戲。清乾隆年間,畫家沈源的一幅《冰嬉賦》圖中有大蝎子、金雞獨立、哪吒探海等姿勢。清末,專為慈禧觀賞的北京北海花樣滑冰表演中,已有雙飛燕、蝶戀花等雙人動作和朝天鐙、童子拜佛等單人動作。那時民間的冰上表演有猿猴抱桃、臥魚、鷂子盤雲、鳳凰展翅、搖身晃等動作。

2021-4-23 17:41 moyaodf
冰壺:起源於14世紀的蘇格蘭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冬奧會比賽項目,並設有冰壺世錦賽。設男女2個小項,每隊為四人。冰壺為圓壺狀,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製成,且世界上所有的製造優質冰壺用的天然花崗岩均產自蘇格蘭近海的一個小島,也只有蘇格蘭人掌握著製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技術。冰壺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從壺的底部到頂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壺柄和壺栓)最大為19.96公斤。刷冰是為了減小冰壺與冰面間摩擦。有人把冰壺稱作“冰上國際象棋”,這一比喻很好地詮釋了冰壺的神秘與高雅。

  冰上溜石起源於14世紀的蘇格蘭,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優質冰壺的原料採自蘇格蘭福斯阿利斯島。

  1795年,第一個冰上溜石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838年蘇格蘭冰上溜石俱樂部製定第一個正式的比賽規則。

  1807年冰上溜石活動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從此,冰上溜石作為一項冬季運動在歐洲和北美逐漸開展起來。

  20世紀初,通過加拿大冰上溜石愛好者的努力,使這項運動的比賽規則和方法更加完善,並由室外逐漸移入室內,並於1927年舉行首次全國冰上溜石比賽。首屆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威士忌杯賽,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

2021-4-23 17:41 moyaodf
速度滑冰:19世紀末傳入中國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冬奧會比賽項目,並設有冰壺世錦賽。設男女2個小項,每隊為四人。冰壺為圓壺狀,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製成,且世界上所有的製造優質冰壺用的天然花崗岩均產自蘇格蘭近海的一個小島,也只有蘇格蘭人掌握著製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技術。冰壺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從壺的底部到頂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壺柄和壺栓)最大為19.96公斤。刷冰是為了減小冰壺與冰面間摩擦。有人把冰壺稱作“冰上國際象棋”,這一比喻很好地詮釋了冰壺的神秘與高雅。

  冰上溜石起源於14世紀的蘇格蘭,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優質冰壺的原料採自蘇格蘭福斯阿利斯島。

  1795年,第一個冰上溜石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838年蘇格蘭冰上溜石俱樂部製定第一個正式的比賽規則。

  1807年冰上溜石活動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從此,冰上溜石作為一項冬季運動在歐洲和北美逐漸開展起來。

  20世紀初,通過加拿大冰上溜石愛好者的努力,使這項運動的比賽規則和方法更加完善,並由室外逐漸移入室內,並於1927年舉行首次全國冰上溜石比賽。首屆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威士忌杯賽,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