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興趣 - 運動綜合討論 » 速度滑冰:19世紀末傳入中國


2021-1-21 17:39 moyaodf
速度滑冰:19世紀末傳入中國

  速度滑冰是一項比賽滑行速度的冰上體育運動,從事速滑運動有助於增進身心健康,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防寒能力,培養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速滑項目按照國際滑冰聯盟的規則規定,分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和全能4種,每種均分男女組。500米、1000米、1500米。

  滑冰運動在世界上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生活在寒冷地帶的人們,在冬季冰封的江河湖泊中以滑冰作為交通運輸的手段。以後,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步發展為滑冰遊戲,直到現代的速滑運動。滑冰運動的發展,從滑冰工具的改進上可以看得出來。從10世紀開始,出現用骨製的冰刀滑冰。到1250年左右,荷蘭盛行釘在木板上的鐵製冰刀,綁在鞋上,在冰面上滑行。17世紀,鐵製冰刀有了改進,有人發明了管式鐵製冰刀,使速滑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國際性速滑比賽,始於19世紀末,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了第1屆國際速滑比賽。參加國有荷蘭、挪威等13個國家,並商定以後每年舉行一次世界性比賽。1892年,正式成立了國際滑冰聯盟,它負責組織比賽的項目有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並規定每年舉行1次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893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936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1924年,第1次舉行冬季奧運會,僅設男子速滑比賽項目;1960年,增加了女子速滑比賽項目。國際速滑運動的發展,促進了速滑成績的不斷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前,挪威和芬蘭的選手稱雄,世稱“北歐派”。在50年代,蘇聯速滑運動崛起,在第7、第8、第9屆冬季奧運會上蘇聯獲得金牌最多,佔絕對優勢。到了60年代,挪威、瑞典和蘇聯的健兒互爭短長。中國運動員王金玉和羅致煥曾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紀錄,羅致煥並獲得1枚世界錦標賽的金牌。70年代初,荷蘭的A·申克曾多年保持世界紀錄。進入80年代,第13屆冬季奧運會標誌著現代速滑水平已經很高,在男女9個項目的比賽中,有63人共打破106次奧運會紀錄,打破1項世界紀錄。歐美爭奪激烈,過去威震冰壇的挪威和蘇聯的成績下降,而美國的E·海登卻獨得5枚金牌,成為一時之雄!

2021-4-7 18:38 起梨花月
速度滑冰:19世紀末傳入中國
  速度滑冰是一項比賽滑行速度的冰上體育運動,從事速滑運動有助於增進身心健康,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防寒能力,培養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速滑項目按照國際滑冰聯盟的規則規定,分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和全能4種,每種均分男女組。500米、1000米、1500米。

  滑冰運動在世界上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生活在寒冷地帶的人們,在冬季冰封的江河湖泊中以滑冰作為交通運輸的手段。以後,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步發展為滑冰遊戲,直到現代的速滑運動。滑冰運動的發展,從滑冰工具的改進上可以看得出來。從10世紀開始,出現用骨製的冰刀滑冰。到1250年左右,荷蘭盛行釘在木板上的鐵製冰刀,綁在鞋上,在冰面上滑行。17世紀,鐵製冰刀有了改進,有人發明了管式鐵製冰刀,使速滑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國際性速滑比賽,始於19世紀末,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了第1屆國際速滑比賽。參加國有荷蘭、挪威等13個國家,並商定以後每年舉行一次世界性比賽。1892年,正式成立了國際滑冰聯盟,它負責組織比賽的項目有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並規定每年舉行1次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893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936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1924年,第1次舉行冬季奧運會,僅設男子速滑比賽項目;1960年,增加了女子速滑比賽項目。國際速滑運動的發展,促進了速滑成績的不斷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前,挪威和芬蘭的選手稱雄,世稱“北歐派”。在50年代,蘇聯速滑運動崛起,在第7、第8、第9屆冬季奧運會上蘇聯獲得金牌最多,佔絕對優勢。到了60年代,挪威、瑞典和蘇聯的健兒互爭短長。中國運動員王金玉和羅致煥曾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紀錄,羅致煥並獲得1枚世界錦標賽的金牌。70年代初,荷蘭的A·申克曾多年保持世界紀錄。進入80年代,第13屆冬季奧運會標誌著現代速滑水平已經很高,在男女9個項目的比賽中,有63人共打破106次奧運會紀錄,打破1項世界紀錄。歐美爭奪激烈,過去威震冰壇的挪威和蘇聯的成績下降,而美國的E·海登卻獨得5枚金牌,成為一時之雄!

2021-4-14 17:35 moyaodf
13處冬奧場館建設加速推進

作為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及三個競賽場館和十個非競賽場館所在地,朝陽區將持續推進13處冬奧場館建設。目前,“冰絲帶”正式完工,國家體育館、“水立方”完成改造。這是從1月11日召開的朝陽區第十六屆人代會第七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冰絲帶、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完工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2020年底完工。其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擁有亞洲最大的冰面,可同時開展冰球、速滑、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此外,基於5G網絡建設,場館引入了“室內外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等技術,能夠提供優質的觀賽體驗和服務保障。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冬奧會的冰壺比賽場館,日前完成了第二次“水冰轉換”。其南廣場地下空間還開闢了2塊冰面,一塊為標準冰場,另一塊為冰壺場地。屆時,將作為冰壺項目體驗基地向市民開放。

  國家體育館將承擔冬奧會的冰球比賽項目。場館日前增加了製冰功能和除濕系統,並在其北側新建冰球館作為訓練館。改建後場館總面積約9.8萬平方米,配置兩塊符合奧運賽事標準的冰球冰面。

  冬奧村等配套場館加速推進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主要承擔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的功能,工程將於2021年年底前階段性竣工,滿足冬奧會需求。

  北京冬奧村預計2021年6月竣工,該地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將作為居住區,為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居住服務,賽后則作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在京無房人才進行配租。

  此外,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正在深化公共區運行設計和運行計劃的編制。國家體育場、北京頒獎廣場、奧林匹克接待中心、奧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含北京奧北辰洲際酒店、五洲皇冠國際酒店和五洲大酒店)、殘奧大家庭酒店、北京冬奧會興奮劑檢測中心等各冬奧場館建設、改造也正在同步推進中。

2021-4-14 17:36 moyaodf
冬奧競賽場館運行團隊各就位

隨著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兩支場館運行團隊日前召開辦公工作動員會,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群)運行團隊全部實現一線辦公。這是冬奧會籌辦工作向賽時體制轉變的重要標誌。

  北京冬奧會計劃使用12個競賽場館,根據場館空間範圍和運行特點,共組建9個場館(群)運行團隊。目前,所有場館(群)首批工作人員全部到位,涉及500餘名核心人員,由北京冬奧組委、屬地黨委政府、場館業主單位等多方面人力資源組成,覆蓋競賽組織、場館管理、人員管理、技術、電力、安保、醫療防疫等25個業務領域。

  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介紹說,運行團隊是場館運行工作的主體,也是賽時承擔一線運行指揮、競賽組織、賽時服務、運行保障、資源調配等綜合任務的戰鬥集體。組建場館團隊是場館化的重要標誌。場館化,即將人財物、空間資源、運行計劃等在場館層面進行一系列整合與規範的動態過程,是國際通用的奧運會籌辦的組織模式,是實現場館高效運行的必經過程。

  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姚輝表示,場館化辦公�

2021-4-14 17:36 moyaodf
進入運行測試階段“冰立方”場館運行團隊緊張備戰

1月13日早上9點一上班,劉輝在辦公室燒了一壺開水,可當他開完兩個工作會議,有時間坐下泡茶時,這壺水早已涼透。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冰壺、輪椅冰壺比賽場地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場館運行秘書長,劉輝早已習慣這樣的忙碌,“為了做好冬奧會籌辦工作,我們整個團隊都保持著這樣的狀態。”

  2019年12月,場館運行團隊入駐“冰立方”,過去一年多,他們經歷了早期孵化階段和計劃階段,完成了場館空間與流線設計、人員物資計劃和運營計劃編制等工作,目前正式進入運行測試階段。即將在2021年4月舉行的測試活動,是團隊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根據計劃,屆時全國各省市冰壺隊伍將在“冰立方”嶄新的冰面之上競技。

  不過,由於疫情原因,準備這場測試活動並不容易,“國際奧委會擁有一套極其成熟的奧運會和冬奧會辦賽時間表,以往籌備冬奧會,只要按照這個時間表,一項一項地完成各個'里程碑'就可以,就像'打卡'一樣。但疫情讓我們只能摸索出一套適應特殊時期的測試活動安排和時間表。”劉輝解釋說,比如正常情況下,一支隊伍往來賽場只需要一輛中巴車即可,但防疫需要保證社交距離,因此就很可能需要為他們安排大巴車通勤;再比如場地設計流線上,要盡可能減少人員接觸,並保證熱身區和冰壺手柄“一隊一消殺”等。此外,還需要設計出合適的方案安排來京參賽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隔離觀察。劉輝說:“這些都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循,我們要在疾控部門的指導下,拿出一套細緻的、能確保安全辦賽的方案。”

  1月13日在“冰立方”場館運行團隊辦公區看到,為了這場即將來到的“考試”,43名工作人員和7名志願者都在忙碌著,他們有的聚在一起“頭腦風暴”,思考如何在保證辦賽質量、測試效果的前提下簡化辦賽,減少參賽人員和工作人​​員感染風險;還有的認真研究疫情之下其他體育賽事的辦賽經驗,尋找可藉鑑之處。劉輝坦言,目前最大的挑戰仍然是不確定性,“因為疫情,外國運動員很難來參賽,但如果到時候條件不允許,可能部分省市的隊伍也無法來參賽,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多手準備。”

  除準備測試活動外,其他籌備工作也需要按時推進。在“冰立方”場館運行團隊辦公區,看到一本3厘米厚的“OB手冊(場館設施設計手冊)”,劉輝介紹說,這本手冊的1.0版本於2018年3月完成,目前已經更新至5.0版本,“冬奧會開幕時,應該要更新到7.0版的最終版本,要細化到每一個房間都是供誰使用,有幾個桌椅、網線和電線怎麼安裝等。”劉輝說,相比其他體育賽事,奧運會、冬奧會的舉辦目標不僅在於場上的比賽,還肩負著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使命,在這方面,每一個場館就是重要的載體,“我們要在競賽場館裡,把比賽和其他願景都完成,比賽是核心,同時也要超越體育,因此場館的籌備工作也涉及到形象景觀、體育展示、頒獎典禮等文化內容,以及市場、贊助商服務、特許經營等社會經濟發展內容。這些,都是我們工作的目標。”

2021-4-14 17:37 moyaodf
四大場館完工配套項目完成百分之九十五冬奧延慶賽區基本建成

伴隨2022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四大場館完工,近日,延慶賽區24項配套保障項目完工23項,完工率超過95%,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完成94%以上,整個延慶賽區基本建成,延慶區已全方位做好服務保障冬奧會的準備。2021年,延慶區將以“最美冬奧城”為目標,編制冬奧遺產計劃,謀劃賽區利用。這是從1月7日正在召開的延慶區“兩會”上獲悉的。

  冬奧會延慶賽區位於小海陀山區域,海拔最高點2198米,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建設者歷經4年艱辛,2020年12月29日,賽區內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延慶冬奧村及山地新聞中心四大場館全部完工。

  四大場館完工的同時,冬奧延慶賽區核心區的相關配套設施也已初具規模。賽區內共建設7條內部道路,總長約14公里,園區2號路支撐起了賽區內的運輸任務,結束了建設初期用騾馬運輸物料的艱辛。同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內共設計了11條索道,不同製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個換乘站,確保運動員可以在30分鐘內從延慶冬奧村抵達各項目出發點。路、住、食、醫等賽區配套設施,也將高效便捷地保障賽區。

  從賽區規劃到建設,生態修復和可持續性計劃與賽區整體工程一體推進。一系列生態修復措施讓“山林場館、生態冬奧”這一理念落地生根。截至目前,賽區核心區及周圍地區已經完成生態修復202萬平方米,完成總計劃的94%。

  延慶區聘請清華大學等專業科研團隊採用亞高山草甸剝離等先進技術,在賽區共栽植喬木7萬株、灌木31萬株。

  小海陀山腳下、距離冬奧延慶賽區核心區8公里,冬奧森林公園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這座公園佔地22公頃,在公園內不僅可以觀賞到海陀山的優美風光,還可以感受森林自然步道,了解冬奧相關知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園內還移栽了330餘棵從賽區核心區移栽下來的珍貴樹種。

  2021年,延慶區將繼續完善冬奧賽區建設,做好冬奧工程項目建設收官工作,同步推進場地清理、生態修復等各項工作。同時,謀劃賽區的賽后持續利用,以建設“最美冬奧城”為目標,加快推進可持續性計劃任務落實,編制冬奧遺產計劃。加快西大莊科冬奧小鎮、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建設。推動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積極引進體育賽事活動,普及冰雪運動,加強冬奧城市文化宣傳,講好延慶冬奧故事。

2021-4-14 17:38 moyaodf
奧運滑雪項目

雙板滑雪電視轉播中,我們常看到一項運動員繞桿滑雪下山的比賽,最終計算時間,用時少者為勝。這項比賽統稱為高山滑雪比賽,是冬季運動中最有觀賞性的項目之一。

  高山滑雪項目通常有四個單項,分別是迴轉、大迴轉、超級大迴轉、高山速降,四個單項速度依次遞增,旗門密度依次降低,旗門的作用是標出運動員在比賽中要經過的路線。

  迴轉比賽速度最慢,平均時速僅30公里,賽道高度差在140至220米之間,賽道中通常會設置40至75個門,門寬4至6米,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0.75至13米之間。運動員從山頂沿線路連續轉彎穿越旗門障礙下滑,因為旗門密集,運動員也無法滑太快。滑行時碰倒旗桿不算犯規,運動員反而會故意去壓桿,降低速度是為了尋求最短路線,也為了不漏掉旗門。一旦漏門或騎桿過門就屬於犯規,不計成績。

  大迴轉比賽的速度要快於迴轉,賽道高度差在250至450米之間,賽道中設置46至70個門,門寬在4至8米,上下兩個旗門間距不少於10米。

  迴轉和大迴轉比賽考驗速度與技術,以兩次滑行成績合算。超級大迴轉和高山速降屬速度項目,按一次滑行成績決出名次。

  超級大迴轉的賽道高度差達400至650米,斜坡角度更大,門寬在6至8米間,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25米左右,旗門數量男子不得少於35個,女子不得少於30個。

  高山速降在四個項目中線路最長、滑速最快。賽道高度差達800至1100米,最快時速能達到140公里。速降中,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30米左右,門寬至少8米。因為速度太快,速降比賽場地中必須安裝護墊、攔網等安全設施。

  此外,還常聽見平行大迴轉這個項目。這是單板滑雪中的項目,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項目之一。平行大迴轉賽道長度在400至700米之間,賽道落差在120至200米之間,一般設置18至25組旗門。平行大迴轉是競速類項目,比賽時兩個選手在平行設置的賽道上同時出發,繞過賽道中的旗門向下滑降,選手進行兩次較量,以用時更短者為勝。

2021-4-14 17:41 moyaodf
冬奧會“兩項”之間的不同

在冬奧會比賽中,有北歐兩項和冬季兩項比賽,同為“兩項”,它們之間有哪些不同呢?

  北歐兩項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組成,是目前為止冬奧會唯一隻設男子比賽的項目,它要求運動員既要有快速越野滑行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突出的跳躍能力。冬奧會中的北歐兩項先比跳台再比滑雪,中間相隔2至3小時。北京冬奧會北歐兩項比賽在張家口賽區進行,共產生3枚金牌,分別為個人跳台滑雪標準台/越野滑雪10公里,個人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10公里,以及團體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4×5公里接力。

  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比賽規則與單項賽規則相同,其中越野滑雪全部採用自由技術。個人賽根據抽籤和積分順序進行跳台滑雪比賽,所得分數將決定運動員越野滑雪比賽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每落後1分推遲4秒鐘出發,按到達終點的先後排列名次。團體賽每隊出4名隊員,依出場順序分別佩戴紅、綠、黃、藍號碼布,不可更改,比賽先比跳台滑雪後比越野滑雪,越野滑雪舉行接力賽,第一位運動員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由跳台滑雪全隊總分決定。每落後1分推遲1.33秒出發,第二、三、四位運動員在接力區等候,成功交接後再出發。第四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決定各隊名次,先到者奪冠。

  冬季兩項源自北歐中世紀的軍訓科目,該項目特點之一就是在激烈的滑雪比賽中插入2至4次射擊,考驗選手的動靜轉換能力。

  北京冬奧會冬季兩項設置11個小項,男子項目包括20公里個人、10公里短距離、12.5公里追逐、15公里集體出發、4×7.5公里接力;女子項目包括15公里個人、7.5公里短距離、10公里追逐、12.5公里集體出發、4×6公里接力以及女子2×6公里接力+男子2×7.5公里接力的混合接力比賽。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