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興趣 - 運動綜合討論 » 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


2021-1-21 17:41 moyaodf
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

 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項目,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次、半決、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4-8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站位通過抽籤決定。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場地周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

  在速度滑冰(長道)成為一項國際化的運動項目後不久,短道速滑開始在歐洲出現。1889年舉行了第一屆長道速度滑冰世界錦標賽,三年之後,國際滑冰聯盟(ISU)於1892年成立。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短道速滑才在北美地區舉行公開的比賽。1906年,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舉辦了短道速滑的國際比賽,1921年開始舉行每年一度的國際短道速滑錦標賽。1920-1940年間,短道速滑在北美地區迅速普及。

  1932年冬奧會的組織者甚至把長道速滑改成類似於短道速滑的的形式,其刺激程度也大大增加。1976和1977年舉行了最初的兩屆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但是沒有得到ISU的正式承認。ISU官方承辦的短道速滑錦標賽開始於1978年,但是第一屆ISU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直至1981年才在法國的默東舉行。

  早在1932年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就出現了類似與今時短道速滑形式的短道滑冰比賽,當時曾引起一部分短道速滑運動員對短道競賽的形式不滿,因而拒絕參加這種形式的比賽,著名的五枚冬奧金牌得主克勞斯-桑博格就曾不與合作。1988年的卡爾加里冬奧會上設置了短道速滑的10個表演項目,直到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才正式被設立為比賽項目,此次一亮相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短道速滑成為奧運會項目之前,滑冰運動員已經經常在短道和長道上進行比賽。短道冰場可以終年鋪設,隨時為運動員提供訓練和比賽場地。許多長道滑冰運動員就利用短道冰場練習並改進技術,其中一些人甚至參加短道速滑的比賽。隨著室內長道設施的出現,這種混用兩種賽道的訓練方式逐漸被淘汰。此外,由於短道速滑已經成為冬奧會的正式項目,運動員也不得不專注於短道的訓練,以求在這個項目上獲得成功。

  短道速滑項目在1981年被引進入中國。1982年2月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行了第一次全國短道速滑集訓比賽。1983年起被國家體委列為年度全國比賽和全國冬季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在1987年第六屆全國冬運會上,李金豔超過女子3000米的世界紀錄,給長期在艱苦條件下努力奮鬥的冰雪界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在1988年加拿大卡爾加里舉行的冬奧會上,短道速滑被列為表演項目。李琰勇奪1000米金牌,並打破1000米、1500米世界紀錄;在1989年世界錦標賽上,郭洪茹獲得3000米第一名,成為冰雪項目時隔26年之後的第一位世界冠軍;李琰在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獲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銀牌,這是中國短道速滑第一枚奧運獎牌;1995年世界錦標賽,中國隊獲得第一枚集體項目女子3000米接力的金牌;1996年世界錦標賽上,李佳軍在1000米項目上的金牌,使中國在短道速滑項目上獲得了第一個男子世界冠軍。

  1997年楊揚在日本長野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上獲得中國的第一個全能世界冠軍,至2002年世界錦標賽她連續奪取六屆的全能冠軍。2002年,在美國鹽湖城舉行的十九屆冬奧會上,楊揚勇奪500米、1000米兩塊金牌,為中國實現了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第20屆都靈冬奧會上,王濛奪得500米金牌。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王濛勇奪女子500米金牌,並打破十分鐘前剛被打破的奧運會紀錄。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周洋在女子1500米的賽場上,在決賽中八名選手出場的情況下,再次奪得一枚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並且在該屆冬奧會上,中國女子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由王濛、周洋、張會、孫琳琳組成,力壓韓國隊,奪得寶貴的一枚金牌。王濛還獲得了女子1000米和500米的金牌,中國女隊包攬2010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的全部金牌,這是短道速滑史上唯一一個國家包攬全部奧運金牌的壯舉。

2021-4-7 18:39 起梨花月
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
 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項目,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次、半決、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4-8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站位通過抽籤決定。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場地周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

  在速度滑冰(長道)成為一項國際化的運動項目後不久,短道速滑開始在歐洲出現。1889年舉行了第一屆長道速度滑冰世界錦標賽,三年之後,國際滑冰聯盟(ISU)於1892年成立。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短道速滑才在北美地區舉行公開的比賽。1906年,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舉辦了短道速滑的國際比賽,1921年開始舉行每年一度的國際短道速滑錦標賽。1920-1940年間,短道速滑在北美地區迅速普及。

  1932年冬奧會的組織者甚至把長道速滑改成類似於短道速滑的的形式,其刺激程度也大大增加。1976和1977年舉行了最初的兩屆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但是沒有得到ISU的正式承認。ISU官方承辦的短道速滑錦標賽開始於1978年,但是第一屆ISU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直至1981年才在法國的默東舉行。

  早在1932年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就出現了類似與今時短道速滑形式的短道滑冰比賽,當時曾引起一部分短道速滑運動員對短道競賽的形式不滿,因而拒絕參加這種形式的比賽,著名的五枚冬奧金牌得主克勞斯-桑博格就曾不與合作。1988年的卡爾加里冬奧會上設置了短道速滑的10個表演項目,直到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才正式被設立為比賽項目,此次一亮相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短道速滑成為奧運會項目之前,滑冰運動員已經經常在短道和長道上進行比賽。短道冰場可以終年鋪設,隨時為運動員提供訓練和比賽場地。許多長道滑冰運動員就利用短道冰場練習並改進技術,其中一些人甚至參加短道速滑的比賽。隨著室內長道設施的出現,這種混用兩種賽道的訓練方式逐漸被淘汰。此外,由於短道速滑已經成為冬奧會的正式項目,運動員也不得不專注於短道的訓練,以求在這個項目上獲得成功。

  短道速滑項目在1981年被引進入中國。1982年2月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行了第一次全國短道速滑集訓比賽。1983年起被國家體委列為年度全國比賽和全國冬季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在1987年第六屆全國冬運會上,李金豔超過女子3000米的世界紀錄,給長期在艱苦條件下努力奮鬥的冰雪界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在1988年加拿大卡爾加里舉行的冬奧會上,短道速滑被列為表演項目。李琰勇奪1000米金牌,並打破1000米、1500米世界紀錄;在1989年世界錦標賽上,郭洪茹獲得3000米第一名,成為冰雪項目時隔26年之後的第一位世界冠軍;李琰在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獲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銀牌,這是中國短道速滑第一枚奧運獎牌;1995年世界錦標賽,中國隊獲得第一枚集體項目女子3000米接力的金牌;1996年世界錦標賽上,李佳軍在1000米項目上的金牌,使中國在短道速滑項目上獲得了第一個男子世界冠軍。

  1997年楊揚在日本長野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上獲得中國的第一個全能世界冠軍,至2002年世界錦標賽她連續奪取六屆的全能冠軍。2002年,在美國鹽湖城舉行的十九屆冬奧會上,楊揚勇奪500米、1000米兩塊金牌,為中國實現了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第20屆都靈冬奧會上,王濛奪得500米金牌。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王濛勇奪女子500米金牌,並打破十分鐘前剛被打破的奧運會紀錄。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周洋在女子1500米的賽場上,在決賽中八名選手出場的情況下,再次奪得一枚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並且在該屆冬奧會上,中國女子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由王濛、周洋、張會、孫琳琳組成,力壓韓國隊,奪得寶貴的一枚金牌。王濛還獲得了女子1000米和500米的金牌,中國女隊包攬2010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的全部金牌,這是短道速滑史上唯一一個國家包攬全部奧運金牌的壯舉。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