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9 17:49
moyaodf
冬奧會藝術作品全球徵集活動“提名獎”方案
2020年7月9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面向全球公開徵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公共藝術作品(主要以雕塑為表現形式)設計方案,截止北京時間10月15日24:00共收到來自國內、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俄羅斯等5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313名應徵人提交的1611件應徵方案。
冬奧會公共藝術委員會針對應徵方案的獨特性與創新性、公眾審美與環保性、在地性與可實施性、耐久性與安全性等方面,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評選出“提名獎”方案20件,入圍獎方案44件。
2021-5-10 17:43
moyaodf
冬奧會藝術作品全球徵集活動“提名獎”方案
2020年7月9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面向全球公開徵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公共藝術作品(主要以雕塑為表現形式)設計方案,截止北京時間10月15日24:00共收到來自國內、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俄羅斯等5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313名應徵人提交的1611件應徵方案。
冬奧會公共藝術委員會針對應徵方案的獨特性與創新性、公眾審美與環保性、在地性與可實施性、耐久性與安全性等方面,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評選出“提名獎”方案20件,入圍獎方案44件。
2021-5-10 17:44
moyaodf
數字貨幣試點主要聚焦冬奧場景
2020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12月15日開幕,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李妍介紹,北京將大力推動數字貨幣試點,試點主要聚焦冬奧場景。
“兩區”政策的自貿區政策明確提出在北京建設數字貨幣實驗區,李妍透露,目前在人民銀行的領導下,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正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進數字貨幣試點。
從會上獲悉,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發揮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雙重優勢,緊抓“兩區”建設機遇,推動首都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和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行穩致遠:北京將加強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為支付清算、徵信評級、登記託管、存款保險、金融統計等金融基礎設施類平台在京發展提供保障,支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水平;本市將持續推進金科新區建設,進一步支持依法合規、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活動,持續為企業做好各項配套服務。
在深耕金融場景和實體經濟方面,北京將建設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區,利用冬奧會等場景在數字貨幣等領域深化金融科技創新,增強試點項目服務推廣能力;本市還將健全風險防範和預警機制,支持設立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強化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逃稅工作,依托科技手段創新風險研判和風險防控手段。與此同時,北京將努力營造一流的金融科技發展環境,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為企業發展和人才安居樂業提供便捷、高效的優質服務。
2021-5-10 17:47
moyaodf
北京冬奧倒計時一周年:用“奇蹟”迎接八方來客
時鐘滴答,步履不停。自北京和張家口於2015年7月31日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以來,從會徽“冬夢”、“飛躍”發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問世,再到場館相繼交付使用,在過去5年多的時間裡,北京冬奧會的各項籌辦工作一直穩步推進,交出高分答卷。
2020年,儘管新冠疫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衝擊,但中國率先控制住國內疫情,並實現經濟復甦,為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辦創造了有利條件,賽事各項籌備工作也得以繼續有序展開。
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雪容融”圖片來源:北京冬奧組委
2020年,北京冬奧組委相繼在線上公開徵集獎牌、火炬和製服裝備的視覺外觀設計方案,目前獎牌和火炬設計工作已經完成。賽會色彩系統和核心圖形也在這一年間發布,源於篆刻藝術巔峰“漢印”的30個“小紅人”生動展現了流光溢彩的中國傳統文化,並成為冬奧史上首個動態體育圖標。
場館建設素來在奧運會籌備階段中備受矚目。按照賽事規程,北京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計劃使用25個場館,其中12個為競賽場館。
圖為北京冬奧會體育圖標 圖片來源:北京冬奧組委
包括國家速滑館、首鋼滑雪大跳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等新建場館在內,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的所有競賽場館已於2020年底竣工,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同步完成。
作為北京賽區首個完工的新建比賽場館,已經歷過大賽考驗的首鋼滑雪大跳台不僅是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被稱作“水晶鞋”的它也成為市區新地標與網紅“打卡”地。
首鋼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冬奧會跳台滑雪項目的比賽場館,也是北京賽區唯一一處雪上項目比賽場地。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伴隨著22條迎風飄舞的“冰絲帶”,擁有亞洲最大全冰面設計的國家速滑館顯露出美麗身姿。不僅外觀造型別緻精美,“內外兼修”的國家速滑館已於日前完成賽道首次製冰,具備了迎接測試賽的條件。
與“冰絲帶”相呼應,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搖身一變“冰立方”,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形象“如意”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也摘下神秘面紗,“雪如意”牽手“冰玉環”,在展現中國之美的同時創下多項世界第一,前沿科技為冬奧籌辦添足了馬力。
資料圖: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在整體場館建設中,綠色與可持續的理念貫穿始終。數據顯示,在44個冬奧場館和設施中,結合冬奧籌辦需要而建設的場館和設施只有7個,僅佔總數的16%。從“鳥巢”到“水立方”,伴隨著北京成為“雙奧之城”,一批“雙奧場館”應運而生。不僅如此,此番所有新建、改造場館和設施均滿足綠色建築標準,這為日後可持續利用做足了鋪墊。
設施陸續竣工的同時,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群)運行團隊也在2020年底全部實現一線辦公,這被視為冬奧會籌辦工作向賽時體制轉變的重要標誌。
資料圖: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 圖片來源:北京市重大項目辦
隨著籌辦工作的深入,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中國冰雪運動也不斷朝著南展、西擴、東進以及向四季拓展的目標邁進。在推進冰雪運動普及與發展的過程中,以京張高鐵為代表的一系列冬奧會配套工程扮演了重要角色,進一步拉近了普羅大眾與冰雪運動的距離。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標準滑冰場館數量從157家增加到388家,滑雪場達到770座,每年“全國大眾冰雪季”等群眾性冰雪活動開展超過3000場。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正在向更廣闊的地域傳遞。這些積極的改變,離不開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的有序推進。
2021-5-10 17:47
moyaodf
北京冬奧倒計時一周年:用“奇蹟”迎接八方來客
時鐘滴答,步履不停。自北京和張家口於2015年7月31日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以來,從會徽“冬夢”、“飛躍”發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問世,再到場館相繼交付使用,在過去5年多的時間裡,北京冬奧會的各項籌辦工作一直穩步推進,交出高分答卷。
2020年,儘管新冠疫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衝擊,但中國率先控制住國內疫情,並實現經濟復甦,為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辦創造了有利條件,賽事各項籌備工作也得以繼續有序展開。
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雪容融”圖片來源:北京冬奧組委
2020年,北京冬奧組委相繼在線上公開徵集獎牌、火炬和製服裝備的視覺外觀設計方案,目前獎牌和火炬設計工作已經完成。賽會色彩系統和核心圖形也在這一年間發布,源於篆刻藝術巔峰“漢印”的30個“小紅人”生動展現了流光溢彩的中國傳統文化,並成為冬奧史上首個動態體育圖標。
場館建設素來在奧運會籌備階段中備受矚目。按照賽事規程,北京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計劃使用25個場館,其中12個為競賽場館。
圖為北京冬奧會體育圖標 圖片來源:北京冬奧組委
包括國家速滑館、首鋼滑雪大跳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等新建場館在內,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的所有競賽場館已於2020年底竣工,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同步完成。
作為北京賽區首個完工的新建比賽場館,已經歷過大賽考驗的首鋼滑雪大跳台不僅是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被稱作“水晶鞋”的它也成為市區新地標與網紅“打卡”地。
首鋼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冬奧會跳台滑雪項目的比賽場館,也是北京賽區唯一一處雪上項目比賽場地。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伴隨著22條迎風飄舞的“冰絲帶”,擁有亞洲最大全冰面設計的國家速滑館顯露出美麗身姿。不僅外觀造型別緻精美,“內外兼修”的國家速滑館已於日前完成賽道首次製冰,具備了迎接測試賽的條件。
與“冰絲帶”相呼應,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搖身一變“冰立方”,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形象“如意”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也摘下神秘面紗,“雪如意”牽手“冰玉環”,在展現中國之美的同時創下多項世界第一,前沿科技為冬奧籌辦添足了馬力。
資料圖: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在整體場館建設中,綠色與可持續的理念貫穿始終。數據顯示,在44個冬奧場館和設施中,結合冬奧籌辦需要而建設的場館和設施只有7個,僅佔總數的16%。從“鳥巢”到“水立方”,伴隨著北京成為“雙奧之城”,一批“雙奧場館”應運而生。不僅如此,此番所有新建、改造場館和設施均滿足綠色建築標準,這為日後可持續利用做足了鋪墊。
設施陸續竣工的同時,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群)運行團隊也在2020年底全部實現一線辦公,這被視為冬奧會籌辦工作向賽時體制轉變的重要標誌。
資料圖: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 圖片來源:北京市重大項目辦
隨著籌辦工作的深入,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中國冰雪運動也不斷朝著南展、西擴、東進以及向四季拓展的目標邁進。在推進冰雪運動普及與發展的過程中,以京張高鐵為代表的一系列冬奧會配套工程扮演了重要角色,進一步拉近了普羅大眾與冰雪運動的距離。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標準滑冰場館數量從157家增加到388家,滑雪場達到770座,每年“全國大眾冰雪季”等群眾性冰雪活動開展超過3000場。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正在向更廣闊的地域傳遞。這些積極的改變,離不開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的有序推進。
2021-5-10 17:59
moyaodf
籌辦5年冬奧風撲面而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北京冬奥组委在筹办冬奥会的路上已经砥砺前行了5年。根据筹办工作进展和实际需要,北京冬奥组委不断完善组委会组织机构,由最初的9个部门和2个运行中心,到目前组建了27个内设工作机构。组委会依靠实干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冬奥会正在从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场馆建设——“冰丝带”里的灯光亮起来
就在几天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座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新建场馆比赛大厅照明第一次亮起来。水泥地面揭去了黑色保护膜,场馆整体视觉焕然一新。
在亮堂的國家速滑館內,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武曉南蹲在顏色發青的水泥地面上感慨萬分,他腦子裡閃現出“冰絲帶”從無到有的畫面,挖土方、打基礎、正負零、混凝土主體結構完成、內部結構建造、拉鋼索、曲面幕牆系統安裝,從2019年年底“冰絲帶”展露亮麗外形,到現在場館比賽照明正式通電,千餘個日日夜夜,凝結了他和他的同事以及數以千計的施工人員的無數心血。
武曉南憧憬著明天。在他的腳下,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度誤差最大不超過5毫米,水泥下面是連接長度超過120公里的製冷管線。說到製冷,國家速滑館將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也是冬奧會場館首個提出採用這項技術的場館,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此舉起到了帶動作用,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15塊冰面中,7塊將採用二氧化碳技術製冰。
但同樣是二氧化碳製冰,國家速滑館的難度非其他場館可比。1.2萬平方米的製冰不是簡單的面積疊加,需要解決此前沒有遇到過的難題,其中冰場結構和冰場二氧化碳製冷系統,在12月11日還獲得了國家專利局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所以真正實現這塊巨大的冰面,挑戰也是巨大的。
據北京冬奧組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不懈努力,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北京賽區,首鋼滑雪大跳台完工並舉辦了國際雪聯世界杯比賽,國家游泳中心完成全冰面測試並舉辦了全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等現有場館改造加快推進。
在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競速賽道及供水、供電、索道、造雪等配套設施全部完成,達到測試活動要求;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建設基本完成,10月底通過了國際雪車和國際雪橇聯合會共同舉行的場地認證。
2021-5-10 18:00
moyaodf
數字貨幣試點主要聚焦冬奧場景
2020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12月15日開幕,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李妍介紹,北京將大力推動數字貨幣試點,試點主要聚焦冬奧場景。
“兩區”政策的自貿區政策明確提出在北京建設數字貨幣實驗區,李妍透露,目前在人民銀行的領導下,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正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進數字貨幣試點。
從會上獲悉,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發揮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雙重優勢,緊抓“兩區”建設機遇,推動首都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和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行穩致遠:北京將加強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為支付清算、徵信評級、登記託管、存款保險、金融統計等金融基礎設施類平台在京發展提供保障,支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水平;本市將持續推進金科新區建設,進一步支持依法合規、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活動,持續為企業做好各項配套服務。
在深耕金融場景和實體經濟方面,北京將建設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區,利用冬奧會等場景在數字貨幣等領域深化金融科技創新,增強試點項目服務推廣能力;本市還將健全風險防範和預警機制,支持設立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強化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逃稅工作,依托科技手段創新風險研判和風險防控手段。與此同時,北京將努力營造一流的金融科技發展環境,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為企業發展和人才安居樂業提供便捷、高效的優質服務。
2021-5-10 18:00
moyaodf
鸟巢水立方启动冬奥改造
记者从鸟巢、水立方运营方了解到,两座2008年夏季奥运会场馆,已经进入2022年冬奥会筹办节奏,陆续启动符合冬奥会使用要求的改造升级。
鸟巢打造智慧场馆可手机检票
鸟巢运营方负责人表示,鸟巢作为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并没有比赛项目,所以不需要对场馆内比赛设施进行特殊改造,但会启动智慧场馆建设。
去年田径世锦赛期间,鸟巢已经实现WIFI全覆盖,今后移动互联网技术还会应用在鸟巢服务中。从售检票、停车和入座指引、直播互动、商品售卖、旅游讲解、信息推送、设施管理等方面研究智慧场馆建设。比如,在场馆内用手机点餐并获得送餐服务等。
另外,从2016年5月份开始,鸟巢将在一层打造“奥林匹克文化之旅”,在二层开发“奥林匹克体验之旅”,升级五层“顶美—空中走廊”,打造鸟巢顶层南北贯通的深度体验之旅,形成集参观、体验、商业购物于一体的鸟巢特色场馆旅游线路。
2021-5-10 18:01
moyaodf
短道速滑開始在歐洲出現
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次、半決、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4-8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站位通過抽籤決定。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場地周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
在速度滑冰(長道)成為一項國際化的運動項目後不久,短道速滑開始在歐洲出現。1889年舉行了第一屆長道速度滑冰世界錦標賽,三年之後,國際滑冰聯盟(ISU)於1892年成立。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短道速滑才在北美地區舉行公開的比賽。1906年,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舉辦了短道速滑的國際比賽,1921年開始舉行每年一度的國際短道速滑錦標賽。1920-1940年間,短道速滑在北美地區迅速普及。
1932年冬奧會的組織者甚至把長道速滑改成類似於短道速滑的的形式,其刺激程度也大大增加。1976和1977年舉行了最初的兩屆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但是沒有得到ISU的正式承認。ISU官方承辦的短道速滑錦標賽開始於1978年,但是第一屆ISU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直至1981年才在法國的默東舉行。
早在1932年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就出現了類似與今時短道速滑形式的短道滑冰比賽,當時曾引起一部分短道速滑運動員對短道競賽的形式不滿,因而拒絕參加這種形式的比賽,著名的五枚冬奧金牌得主克勞斯-桑博格就曾不與合作。1988年的卡爾加里冬奧會上設置了短道速滑的10個表演項目,直到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才正式被設立為比賽項目,此次一亮相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短道速滑成為奧運會項目之前,滑冰運動員已經經常在短道和長道上進行比賽。短道冰場可以終年鋪設,隨時為運動員提供訓練和比賽場地。許多長道滑冰運動員就利用短道冰場練習並改進技術,其中一些人甚至參加短道速滑的比賽。隨著室內長道設施的出現,這種混用兩種賽道的訓練方式逐漸被淘汰。此外,由於短道速滑已經成為冬奧會的正式項目,運動員也不得不專注於短道的訓練,以求在這個項目上獲得成功。
2021-5-10 18:01
moyaodf
冬奧里程碑任務為指導
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楊樹安對奧運村部取得的工作成效和階段性成果給予肯定,希望各有關單位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紮紮實實做好籌辦工作,實現“如期辦賽、安全辦賽、合力辦賽、簡化辦賽、精彩辦賽”。
北京冬奧組委奧運村部部長沈千帆介紹了北京、延慶和張家口3個冬奧村(冬殘奧村)整體籌備情況。北京冬奧組委奧運村部2020年4月成立後,如期完成了里程碑任務;順利推動運行管理工作,組建3個冬奧村運行團隊,完成場館運行計劃、代表團團長手冊和相關政策程序編制,規范運行風險清單與應急預案,深化編制場館設施手冊;加強與殘奧會部日常工作對接,協調推動冬殘奧村無障礙設施建設。
北京冬奧組委下一步將以建設好、運行好冬奧村為目標,以冬奧里程碑任務為指導,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冬奧村建設,加強與國際奧委會工作溝通和業務交流,持續優化運行管理,細化完善餐飲和住宿服務,推動落實後勤保障。
2021-5-10 18:02
moyaodf
助力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國家游泳中心還利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設兩塊冰面
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曾舉辦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奧運水上比賽,為迎接北京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場館2019年首次實現“水冰轉換”並舉辦賽事,在北京市冬奧場館中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防水、膜維修等多個工程領域,改造面積約5萬平方米。改造難點之一是在比賽大廳中部搭建可轉換結構及安裝可拆裝製冰系統,形成具有4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地。經反复論證和多輪試驗,“水冰轉換”方案取得成功,轉換材料得到重複利用,有效縮減了改造成本。
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介紹,“水立方”目前已經啟動第二次“水冰轉換”,待場地製冰完成後將再次對公眾開放。在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北京國資公司指導下,“水冰轉換”方案成為踐行奧運場館“反複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思路的生動實踐。北京冬奧會後,場館將實現水、冰功能的自由切換,既可開展水上賽事、表演項目,也可開展冰上運動,並舉辦大型活動。
據悉,為做好場館可持續運營,國家游泳中心還利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設兩塊冰面。一塊為標準冰場,另一塊為冰壺場地,將作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冰壺項目體驗基地向大眾開放,助力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2021-5-10 18:03
moyaodf
確保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如期順利舉辦
延慶團的代表們爭相講述冬奧故事。申雪代表介紹了我國冰雪運動發展和冬奧備戰情況,“一個成熟的花滑運動員要經歷近十萬次的跌倒,每一個冰上動作都是對自身極限的挑戰。”她建議培養更多冰雪產業的專業人才。蔡奇說,冬奧健兒刻苦訓練、全力備戰,希望你們為國爭光、勇創佳績。要抓住冬奧契機,推動冰雪運動開展。西大莊科村因冬奧賽區建設於2019年啟動升級改造,村黨支部書記徐建喜代表剛舉手發言,蔡奇就關切地問起,鄉親們什麼時候回遷?徐建喜高興地回答:“今年夏天就回遷,我們的家鄉大變樣,能為冬奧作貢獻是我們的驕傲!”蔡奇為村民們點贊,說,你們的村子成了冬奧村,家門口建起了世界一流的滑雪賽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延慶要抓好場館賽后利用,帶動更多農民捧好這個“金飯碗”,在“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中走在前頭。徐誌中代表細數“十三五”時期生態建設成果,建議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為冬奧創造良好環境。蔡奇說,延慶風景美不勝收,好生態是一代代保護下來的。要繼續發揚“南荒灘精神”,守護好這片好山好水。閆璞玲代表列舉延慶山水資源優勢,羅虹代表如數家珍般地說起北京世園公園去年舉辦的草莓音樂節等活動吸引了數十萬遊客。蔡奇說,要讓冬奧會和世園會成為帶給延慶人民福祉的聚寶盆,走市場化、可持續的路子,為滿足市民多樣化需求提供有效服務和供給,帶動區域發展。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