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19 17:40
moyaodf
冬奥会12项配套电网工程全面投运
12月21日,随着主控室内红色指示灯亮起,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负责建设运维的首体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较原计划提前了4个月。至此,北京地区规划建设的12项北京2022年冬奥会配套电网工程圆满收官。
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市规划建设冬奥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31项,其中电网项目12项。具体包括±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工程1项,500千伏工程3项,220千伏工程2项,110千伏工程6项。共计新建变电容量927万千伏安,新建线路350公里,将全面满足运动员训练、测试比赛、正式比赛、服务保障等的高可靠性供电需求。
国网北京电力建设部主任蔡红军介绍,工程全面投运后,北京冬奥赛区将高标准建成“500千伏多路通道、220千伏双向电源、110千伏双向链式、10千伏专路直供或双环网配置”网架结构,供电方式更加安全、灵活,供电可靠性可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电网建设项目将张北地区的绿色清洁能源接入北京电网,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的同时,将有效促进节能减排。
2021-2-19 17:40
moyaodf
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
位于延庆区的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是支撑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的重要力量。2020年6月29日,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正式投产,张家口市张北地区的清洁能源成功接入北京电网。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将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基地与北京负荷中心隔空“牵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创造12项世界第一,每年可输送约14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使北京电网中流动的清洁能源翻一番,全面满足冬奥会场馆总计1亿千瓦时的年用电量需求。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线路全长666千米,新建张北、康保、丰宁和北京四座换流站。由国网北京电力负责运维的延庆换流站,承担着可再生能源服务低碳冬奥、清洁北京的重要使命,可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稳定送入北京电网。
2021-2-19 17:41
moyaodf
变电站融入周边景观
出于赛事和环保要求,冬奥配套电网工程变电站建设要与冬奥赛场融为一体。于是,电力专业出身的电网建设者们也开始学地质、学景观、学园林,不断创新景观融合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工艺,让“绿色办奥”在山水之间生根。
“两座变电站均位于延庆赛区内部,按照整体布局,除了比赛场馆等必要设施之外,不能出现大型人工建筑,加上地质等条件限制,也不能在山地建设全地下变电站,我们必须推陈出新,走出一条新路。”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副经理沈洋说,海陀、冬奥村两座110千伏变电站位于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上,“掩映山林之中,服务赛事供电”是这两座变电站的设计亮点。
沈洋介绍,海陀110千伏变电站是进入延庆赛区范围的首个建筑物,采用下沉式的专项外观设计方案,从下到上逐渐缩小形成层层退台,与山景交相辉映。冬奥村110千伏变电站与窑洞形似,与山体及周围建筑融合。变电站顶部综合考虑赛时及赛后使用功能,赛时为比赛专用停车场,赛后功能为大众雪道。
速滑110千伏变电站外观运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设计理念,总体呈曲线造型;新首钢220千伏变电站外饰面主要采用电力通用的双层灰色金属板材料,辅以局部锈色穿孔铝板与防锈色金属面漆等,延续首钢硬核工业感的建筑风貌;奥体110千伏变电站则将单一的灌注桩围护改为综合使用三种基坑支护方式,实现了安全经济连续施工。
2021-2-19 17:42
moyaodf
“科技冬奥”重点科研项目启动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论证会11月27日下午在首都体育学院召开。
据悉,该项目于2020年10月30日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复,首都体育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中国科学技术馆、上海星扬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泰山体育器材有限公司、华熙冰雪体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投视讯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优势单位组成研究团队,项目研究将聚焦冰雪运动的场地器材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和大众健身与冰雪运动推广普及两条主线,切实解决重大需求、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体现项目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助力北京2022冬奥会建设中发挥科技保障作用。
首都体育学院为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为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谢军研究员,项目周期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
2021-2-19 17:43
moyaodf
冬奧競賽場館運行團隊各就位
隨著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兩支場館運行團隊日前召開辦公工作動員會,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群)運行團隊全部實現一線辦公。這是冬奧會籌辦工作向賽時體制轉變的重要標誌。
北京冬奧會計劃使用12個競賽場館,根據場館空間範圍和運行特點,共組建9個場館(群)運行團隊。目前,所有場館(群)首批工作人員全部到位,涉及500餘名核心人員,由北京冬奧組委、屬地黨委政府、場館業主單位等多方面人力資源組成,覆蓋競賽組織、場館管理、人員管理、技術、電力、安保、醫療防疫等25個業務領域。
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介紹說,運行團隊是場館運行工作的主體,也是賽時承擔一線運行指揮、競賽組織、賽時服務、運行保障、資源調配等綜合任務的戰鬥集體。組建場館團隊是場館化的重要標誌。場館化,即將人財物、空間資源、運行計劃等在場館層面進行一系列整合與規範的動態過程,是國際通用的奧運會籌辦的組織模式,是實現場館高效運行的必經過程。
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姚輝表示,場館化辦公意義重大,一是將籌辦工作的重心調整到場館運行上來,將對之前製定的系列運行計劃、政策標準、運行程序等進行實戰檢驗;二是將籌辦優勢力量集聚到運行團隊中來,將98%以上的問題發現在場館,解決在場館;三是將全體工作人員納入場館管理體系,團隊採取主任負責制以及“單項指揮、雙向匯報”的運行模式,力求高效決策、高效運轉。
2021-2-19 17:43
moyaodf
最早迎來運行團隊入駐辦公的場館
張家口古楊樹場館群是最早迎來運行團隊入駐辦公的場館(群)之一。2020年10月底,團隊入駐後立即投身工作,梳理重點任務,完善規章制度,順利完成場地認證考察任務。
延慶場館群團隊在2020年成功組織了“十四冬”高山滑雪競速項目的比賽,目前已有130餘名工作人員,於2020年11月初開始到場館辦公,並陸續組織了醫療急救、高山滑雪與雪車雪橇競賽組織、賽事組織風險研判與應對等專題培訓,不斷提升著團隊戰鬥力。作為北京賽區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同樣在2020年11月迎來首批運行團隊工作人員。
下一步,各場館團隊將緊密結合場館特點和運行實際,圍繞測試活動部署工作任務,優化人員結構,壯大團隊力量;加強團隊建設,加快培養一支專業化、國際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辦好“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推動四個辦奧理念在場館一線形成生動實踐。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