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貼圖 - 軍事貼圖 » 超重戰車[11P]


2008-5-27 16:45 dangery2k
[align=center][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7/T-28-1.jpg[/img]
類型 驅逐戰車
原產國  美國
基本規格
總重量 95噸
全長 11.1公尺
寬度 4.39公尺
全高 2.84公尺
操作人數 8名(車長一名,炮組5名,駕駛員及副駕駛員各1名)

--------------------------------------------------------------------------------

裝甲厚度、類型 300公釐(12英吋)
主要武器 105公釐T5E1戰車炮
62發彈藥
次要武器 1 x .50吋白朗寧M2機槍
660發彈藥
發動機 福特汽車 GAF V-8 汽油引擎
410 hp(305 kW)
馬力載重比率 4.0匹/噸
懸掛系統 雙履帶
最大行動距離 160公里
最高速度 每小時13公里 [/align]

T-28超重型戰車(後來又被更名為T95型105公釐自走炮車)是一款重裝甲驅逐戰車的原型車,由美國軍方於二戰期間所設計,其用意在於利用厚重裝甲突破納粹德國的齊格菲防線,進行反碉堡以及反裝甲作戰,也被認為可用來加入對日本帝國的登陸作戰。
[b]特性[/b]
由於不具備炮塔的關係,T-28有著相對低矮並且類似獨角仙的外型輪廓,不過當它達到滿載的戰鬥重量時,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鋼鐵爬蟲類」,高達95公噸!這重量又大部分來自己身的厚重鑄鋼裝甲,它的裝甲厚度高達12英吋,比起德軍八號戰車鼠式還要多出2又1/3英吋左右,是當時無出其右者(連它的側裙裝甲版都厚達4英吋)!美軍相信這樣的厚度應該足夠抵擋德國88公釐高射炮自1100碼外的射擊威力或者其他德軍戰車主炮的威力。

T-28戰車本身的引擎動力不足,由於採用福特汽車GAF V形八汽缸汽油引擎,僅僅能輸出410匹(2600RPM)馬力,所以T-28戰車卯足勁也只能達到每小時13公里(8英里)的速度,並且受限於車體重量與可憐的馬力輸出,不論在越野性能以及障礙物跨越方面上,都足夠讓T-28戰車的車長在執行前猶豫再三,理論上T-28戰車可行使於60°仰坡,不過只能越過24英吋高的障礙物,通過47英吋深的壕溝或淺灘;況且T-28與鼠式戰車一樣,都面臨無橋可渡的問題,因為實在沒有橋樑足夠承擔它的重量。

T-28戰車另外一個特性是採用四條履帶接地,當然這也是因為整體重量的關係;T-28戰車在移防時時必須先將外側的履帶與路輪拆解下來才能方便運輸,同時將拆解下來的組件集中成一個單位一起拖走。T-28戰車在行駛中務必將主炮維持最大仰角,肇因主炮炮管過長,有可能因為行進間將砲口牴觸地面或障礙物而導致炮基座嚴重毀損。

[align=center][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e/T28_Front_Quarter.jpg[/img]
巴頓博物館的T-28戰車(攝於2003年)[/align]
[b]武裝[/b]
T-28戰車採用105公釐HV(High Velocity;高初速) T5E1主炮,安裝在球型炮盾上,再裝入車體前方。T-28戰車上另外有一挺白朗寧M2重機槍,裝置在車長的艙蓋口前方。由於人工給彈的方式造成T5E1主炮射速僅有每分鐘4發。主炮初速可達每秒3,700英尺,炮座右射界10°左射界11°,俯角-5°仰角+19.5°。

儘管T-28戰車被視為超重戰車,事實上它應該被視為超重驅逐戰車才對。T-28戰車在1945年的時候被重新設計為「T-95型105公釐自走炮車」("105 mm Gun Motor Carriage T95"),1946年又被重新更名為「T28」型戰車。
[align=center][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9/T28_Side.jpg[/img]
巴頓博物館的T-28戰車(攝於2003年)[/align]
[b]結局[/b]
原先美國陸軍計畫先生產5台原型車之後再量產25輛實車,不過最後只有2台問世並且未曾聞問硝煙味。其中一臺在亞伯丁測試場(Aberdeen Proving Ground)上被運轉中的引擎引起的大火造成嚴重損毀(這應該不讓人意外,畢竟這傢伙實在太重了!),另外一輛則被當作廢鐵拋棄在貝爾佛堡(Fort Belvoir)後面的野戰場上。今天能夠看見的這一臺就是從貝爾佛堡拖運到肯塔基州的諾克斯堡(Fort Knox)巴頓裝甲騎兵博物館(Patton Museum List of Exhibits)作永久展示。
[align=center][size=4][b]土龜重攻擊坦克[/b][/size][/align]

[align=center][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4/IWM-MH-9865-Tortoise.jpg[/img]
類型 超重型坦克
原產國 英國
生產歷史
研發日期 1944年
製造數量 6 輛
基本規格
總重量 78 噸
全長 10 米
寬度 3.9 米
全高 3.0 米
操作人數 7人 (車長, 砲手, 機槍手, 裝載員2人, 駕駛員, 副駕駛員)

--------------------------------------------------------------------------------


--------------------------------------------------------------------------------

裝甲厚度、類型 178-228 毫米 (33 頂)
主要武器 32磅砲(96 毫米)
次要武器 3 x 7.92 毫米 貝薩機槍MG
發動機 勞來勞斯隕石型發動機(Rolls-Royce Meteor) V12 汽油
600 馬力 ( kW)
馬力載重比率 7.7 馬力/噸
懸掛系統 扭力桿
最高速度 19 公里/小時 (道路), 6 公里/小時 (無載) [/align]
土龜重攻擊坦克(英語:Tortoise heavy assault tank) 型號編為(A39),是英國於二戰時(1944年)開發的超重型坦克。惟未正式投入生產。其發展目的是為清除戰場上的堅固防護地區。在設計上裝甲保護反而優於機動性。

[align=center][img]http://mailer.fsu.edu/~akirk/tanks/GreatBritain/GB-HeavyAssaultTank-Tortoise-A39.jpg[/img][/align]
[b]武裝配置[/b]
機槍的配置設計是配合英國的3.75英吋防空機槍型式.
[b]佈署情況[/b]
土龜重攻擊坦克並無實際參戰,不過被送到德國戰場地區作實務測試。終究因為車身太高與太重不適合戰場上的高度機動性

[align=center][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5/Tortoise_Tank_On_Tow_BAOR_1948.jpg[/img]
A39土龜重攻擊坦克測試其間被置於拖車上拖行位在BAOR1948年[/align]
[align=center][b][color=Red][size=4]八號坦克鼠式[/size][/color][/b][/align]

[align=center][img]http://www.2iemeguerre.com/blindes/images/maus.jpg[/img]
主要設定
乘員 6
長度 10.09米
闊度 3.67米
高度 3.63米
重量 188噸
裝甲與武器
裝甲 60-240 毫米
主要武器 128毫米KwK 44 L/5火炮
次要武器 7.92毫米MG34機槍、
75毫米KwK 44 L/36.5同軸機炮
機動性
發動機 戴姆勒-朋馳(Daimler-Benz) MB 509/12汽缸汽油引擎/V1原型車;戴姆勒-朋馳(Daimler-Benz) MB 517 12汽缸柴油引擎/V2原型車
MB 509/12汽缸汽油引擎/1080hp;MB 517 12汽缸柴油引擎/1200hp
懸掛系統 扭力棒
平地時速 13公里/小時
馬力/重量 6.4 匹/噸
行動距離 越野:62公里
平地:160公里 [/align]
八號坦克鼠式(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設計的超重型坦克。
[b]研發歷史與概要[/b]
德國開發超重型坦克的歷史從1941年克魯伯(Krupp)公司以擄獲的蘇聯T-35坦克作為研發藍本為開端,所以到了隔年克魯勃公司提出「虎鼠式」(Tiger-Maus, VK7001)重型戰車以及七號獅式戰車(PzKpfw VII Löwe, VK7201)。不過計畫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研發的經驗與技術卻為後來的重型坦克舖下一條康莊大道。

1942年3月中旬後,保時捷車廠收到一份合約,要求製作新款100噸重的205型VK10001保時捷戰車(Panzer - VK10001 / Porsche Type 205)。4月中旬的時候德國陸軍補充要求新戰車載彈量應高達100發,5月時在阿道夫·希特勒的親自要求下,斐迪南·保時捷教授(Professor Ferdinand Porsche)與克魯伯公司的穆勒博士(Dr. Muller)開始合作進行整個計畫;希特勒還要求坦克應重達120噸,堅不可摧,並且無堅不摧,搭配高性能的60或者72倍徑的戰車砲。研發的結果造就八號坦克鼠式(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成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設計的最重型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最重型坦克紀錄保持者。鼠式戰車不僅僅是完成設計,並且到達產製完成的階段,一共有兩輛原型車問世。

經過設計後的八號坦克的車身為10.1米長,3.67米寬和3.66米高,重達188噸(最初設想重達100噸),可以容納5至6個乘員。它的主要武器為1門128毫米大砲、75毫米KwK 44 L/36.5同軸機炮,並且以60-240毫米的裝甲護身。保時捷答應在1943年5月時會先生產出原型車輛,並且在交付原型車後每月生產五輛。德國原本預計生產約150至200輛八號坦克,但直至二戰結束時一共只生產了9輛,其中只有2輛竣工。

1942年4月時原型車最初被稱為「猛獁象」(Mammut),不過1942年底又被更名為「Mäuschen」(小老鼠),1943年2月時確定命名為「Maus」(老鼠)。八號坦克的底盤、火砲和炮塔由克虜伯公司負責製造,而組裝則由埃克特公司(Alkett)負責。

[align=center][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e/Panzer_Maus%2C_Seitenansicht_%28Modell%29.jpg[/img]
一架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模型[/align]
[b]武裝[/b]
八號坦克最初的設計用150公釐40倍徑的主炮及20公釐MG151/20同軸機槍作為武器,至於後來所採用的128公釐50倍徑主砲當時還並沒有被列入考慮。1942年6月23日,保時捷還提供使用150公釐37倍徑主砲或者105公釐70倍徑主砲的選擇。由於八號坦克體積龐大,因此選項紛紛出籠,連海軍的12.7cm SK 34/41艦砲,甚至防空塔上的12.8 cm Flak 40防空砲也變成選項。

但是等到1943年1月,希特勒開口了,『我要鼠式戰車搭配128公釐KwK44 55倍徑的主砲再搭配75公釐KwK44 36.5倍徑的同軸副砲!』;原來要搭配的150公釐KwK44 38倍徑的主砲以及170公釐KwK 44主砲反而落的「刀械入庫,馬放南山」,「留作日後他用」的下場。至於當初要求的「100發」載彈量最後也跟著一起變成口號。(見傳動系統一篇)。

不管怎麼說,八號坦克的Kwk44主砲可以從3500公尺以外的距離,一砲就可以將M4雪曼戰車(Sherman)、克倫威爾戰車(Cromwell tank),邱吉爾戰車(Churchill tank),T-34坦克,甚至史達林重戰車(Iosif Stalin tank)與以摧毀。
[img]http://greyfalcon.us/restored/myPictures/Tiger-und-Maus.jpg[/img]
[b]傳動系統[/b]
八號坦克在研發時最讓人感到棘手的便是找不到[color=Blue]「有夠力」[/color]的引擎;1943年聖誕節前夕,第一臺經由埃克特公司組裝的無砲塔原型車開始展開密集的測試。由於重量/馬力比實在低的嚇人,就算已經搭配了從DB 603軍用航空發動機演變而來的MB 509引擎。儘管設計師面對這樣的龐然大物,通情達理地只希望鼠式能夠達到預期的每小時20公里的時速就能夠令人心滿意足了,但是原型車上的引擎不論如何發出驚天動地的嘶吼,也只能達到每小時13公里的速度。

通常困擾不會只有一件;扭力棒懸吊系統也出現大問題;還有就是各地沒有一座橋樑能夠負荷它們的體重。所以這隻大老鼠不是自己掙扎著過灘就是用一根呼吸管潛入水中過河(同時岸邊必須要有發電機以電纜提供這隻大老鼠動力來源;幸好這隻老鼠能潛到8公尺的深度)。

不知道斐迪南為何對於電動馬達傳動特別著迷,當初與亨舍爾與嵩恩(Henschel & Son)競爭六號戰車的案子時,就堅持要讓虎I坦克使用這樣的傳動方式。不過自從輸了案子之後,原來大量沒派上用場的電傳底盤就搖身一變,成為象式驅逐戰車了。鼠式坦克的第一輛原型車採用汽油引擎(第二輛採用柴油引擎),不過引擎是用來驅動車上的發電機的,兩個看起來像是天作之合的驅動結構就把鼠式坦克龐大的底盤內部空間毫不客氣地三分去其二以上,以致於連車身前方的駕駛艙與炮塔的連通空間都被刪除(這就是為什麼載彈量永遠達不到要求的原因之一)。


虎II坦克;把它的體積與履帶放大就是八號坦克的樣子。鼠式的履帶概與虎II坦克相同,採用全金屬履帶,不過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鼠式坦克的履帶寬達1100公釐。驅動輪位於車體後方,由電動馬達帶動;換言之,鼠式戰車的驅動輪與它的內燃機之間先進到實在沒有什麼「機械結構」可言的程度。

[align=center][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8/Tiger-II-La_Gleize.jpg[/img]
虎II坦克;把它的體積與履帶放大就是八號坦克的樣子。[/align]
[b]裝甲[/b]
能夠重達188噸,表示鼠式坦克的裝甲「一點都不假」,車體前方35°傾斜裝甲就厚達200公釐(加上傾斜角度後相當於370公釐厚),至於其他部位請見以下數據:

鼠式戰車各部位奘甲厚度(公釐/裝甲角度):

炮塔頂部: 60/90°
砲盾: 250/圓弧型
砲塔前方: 220-240/圓弧型
上層結構頂端: 50-100/9°
前方傾斜板: 200/55°
車體正前方: 200/35°
車體正下方: 100/90°
砲塔兩側: 200/30°
砲塔後方: 200/15°
[img]http://www.achtungpanzer.com/images/dmaus.jpg[/img]
[b]結局[/b]
1944年1月中旬到10月初左右,八號坦克都是在靠近柏林南方25公里的庫梅爾斯朵夫(Kummersdorf )裝甲車輛測試場以及在柏布林根(Böblingen)的保時捷測試場進行測驗。本來測驗不用拖這麼久,但是八號戰車非常容易故障,也就很容易停擺,就跟小嬰兒沒兩樣;加上盟軍空中轟炸的確有效減緩了所有的生產,包括八號戰車所需要的零件。

根據來自保時捷廠的消息來源指出,希特勒迫切地希望獲得八號坦克的原因是希望他的大西洋長城中出現防禦疏漏的時候,利用八號坦克去進行填補。因為畢竟比起攻擊這回事,防禦不需要太多的路程,對八號坦克來說算是合理的解釋。戰爭結束後蘇聯部隊在位於埃森的克魯伯廠尋獲將近完工1號原型車砲塔與3號原型車的車體。至於原來的一號原型車∼在許多網站上流傳沒有砲管的八號坦克照片,那個就是1號原型車,因為砲塔還在趕工中,所以連砲塔也都是假的。一號原型車在落入蘇聯部隊手中之前已經被德方進行機械性的破壞;二號原型車倒是全副武裝地被派遣到柏林準備大戰一場,不過很悲哀地以自己的動力行駛到佐森(Zossen)附近的史坦普拉格爾(Stamplager)時候,就也不令人意外地發生嚴重故障,於是在一砲未發的情形下,被車裡的組員引爆了彈藥以免落入敵人手中。

看見八號坦克變成廢渣的蘇聯裝甲摩拖化部隊指揮官在評估之後,不死心地決定把一號原型車的車體與2號原型車的砲塔湊在一起帶回蘇聯邀功(這就是所謂機械性破壞的結果)。不過這個功邀的可不容易,尤其用了6輛18噸的半履帶車才好不容易把55噸重的砲塔從燒成廢鐵的車體上拉走。之後砲塔與車體就在德國境內進行重組,再於1946年5月4日被送回蘇聯測試。當蘇聯陸軍在1951年到1952年之間完成所有的測試之後就送到「庫賓卡戰車博物館」(Kubinka Tank Museum)作永久陳列展示。

我們可以說大部分的武器跟生物相似之處在於也會因應不同的需求而進行改良(演化)並衍生許多不同的特性與威力,甚至還會變成新的獨立款式;雖然以誇張的角度來說八號坦克「膝下猶虛」,「無子嗣」,不過它的設計理念的確對於冷戰時期的蘇聯戰車形成一定的影響。例如史達林重戰車第3型,雖然車重接近八號坦克的1/3,但是倒是有一座122公釐的D25-T主砲;至於T-54主力戰車,不要看它龜甲型砲塔一副老土的樣子,前方的裝甲就厚達200公釐,連車身裝甲都有120公釐厚,再湊一座連SU-100驅逐戰車也採用的D-10T2S主砲,並且將車重壓低在40噸以下



[b]超重型坦克是在軍備競賽中設計或製造的產物,雖然一些超重型坦克被製造出來,但由於其往往並不實用。大多數的坦克都缺乏機動性、策略流動性以及是機件可靠性。
[/b]

2008-6-1 01:50 狂四郎
太厲害了

真的謝謝分享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重戰車[11P]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